奇经八脉 | Extraordinary 8 Mai (Meridians)
督脉腧穴 Du Mai | Governor Vessel Acupoints
出处
ORIGINAL SOURCE
督脉腧穴
DU MAI (GOVERNOR VESSEL) ACUPOINTS
援引
LATER CITATIONS
《亲问·气府伦第五十九》卷十五 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:项中央二,发际后中八,面中三、大椎以下至尻尾及旁十五穴,至骶下凡二十一节,脊椎法也。  
《太素·气府》卷十一,扬上善注 [督脉气所发者,二十六穴。项中央三。] 项中央者,项内也,非唯当中也。故项内下行喑门一,天柱二为三也。上行风府一,风池上为三,总有六穴也。督脉上入风池,即为信也。 [大椎以下,至尻二十节间各一、骶下凡二十一节,脊椎法。] 骶,竹尸反,此经音低。尾穷骨从骨从为正,大椎至骶二十一节有二十一 间,间有一穴则二十六大也. 《明堂》从兑端上项下至喑门有十三穴、大椎以下至骶骨长强 二十一节有十一穴,凡二十四穴,督脉气所发,与此不同,未详也。  
《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·气府伦》 卷十五,王冰注 [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]今少一穴。 (新校正云:按会阳二穴为二十九穴,乃剩一穴, 非少也。"少"当作"剩"。) [项中央二] 是谓 风府、喑门二穴也。⋯⋯风府⋯⋯督脉、阳维之会。⋯⋯喑门⋯⋯督脉、阳维二经之会⋯⋯ [发际后中八]谓神庭、上星、囟会、前顶、百会、后顶、强间、脑户八穴也。其正发际之中也。神庭⋯⋯督脉、足太阳、阳明脉三经之会。⋯⋯上星⋯⋯囟会⋯⋯前顶⋯⋯百会⋯⋯ 督脉、足太阳之交会。⋯⋯后顶⋯⋯强间⋯⋯ 脑户⋯⋯督脉、足太阳之会,不可灸。此八者并督脉气所发也⋯⋯[面中三]谓素髎、水沟、龈交三穴也。素髎⋯⋯督脉气所发水沟⋯⋯督脉、手阳明之会⋯⋯龈交⋯⋯督脉、 任脉二经之会⋯⋯[大椎以下至尻尾及旁十五穴, ]脊椎之间有大椎、陶道、身柱、神道、 灵台、至阳、筋缩、中枢、脊中、悬枢、命门、阳关、腰俞、长强、会阳十五俞也。大椎⋯⋯三阳督脉之会。陶道⋯⋯督脉、足太阳之会⋯⋯身柱⋯⋯神道⋯⋯灵台⋯⋯至阳⋯⋯筋缩⋯⋯中枢⋯⋯脊中⋯⋯悬枢⋯⋯命门⋯⋯阳关⋯⋯腰俞⋯⋯长强⋯⋯督脉别络、少阴二脉所结。会阳六⋯⋯凡此十五者,并督脉气所发⋯⋯[至骶下凡二十一节,脊椎法也。] 通项骨三节,即二十四节。  
《素问注证发微·气府论》卷七,马莳注 此吉督脉经脉气所发之穴,与别经有关脉气所发者,计二十八穴,不尽本经也。喑门⋯⋯囟会⋯⋯前顶⋯⋯百会⋯⋯后顶⋯⋯强间⋯⋯脑户⋯⋯素髎⋯⋯水沟⋯⋯大椎⋯⋯脊中⋯⋯长强⋯⋯会阳⋯⋯属足太阳膀胱经⋯⋯脊椎法者,谓自大椎以下,至尻尾共二十一节,此乃取脊中各椎之法也。然大椎之上,有项骨三节,则总计为二十四节也。人言应二十四气者以此。风府、神庭、上星、龈交、陶道、 身柱、神道、灵台、至阳、筋缩、中枢、悬枢、 命门、阳关、腰俞,所在刺灸分壮,并同王注。  
《类经·经络类》卷七,张介宾注 [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,] 今多一穴。[项中央二, ] 风府、哑门二穴也。[发际后中八, ] 前发际以至于后,中行凡八穴,谓神庭、上星、囟会、前顶、百会、后顶、强间、脑户也。内囟会等五穴,重见前足太阳下。[而中三, ]素髎、水沟、兑端三大也。[大椎以下至尻尾及旁十五大,] 谓大椎、陶道、身柱、神道、灵台、至阳、筋缩、中枢、脊中、悬枢、命门、 阳关、腰俞、长强、会阳也。内会阳二大属足太阳经,在尻尾两旁,故曰及旁。共十六穴。 本经连会阳则二十九穴也。[至骶下凡二十一节,脊椎法也。] 此除项骨而言,若连项骨三节,则共二十四节。  
《甲乙经·背自第一椎督脉行至脊骶凡十一穴》卷三 大椎⋯⋯陶通⋯⋯身柱⋯⋯神道⋯⋯至阳⋯⋯筋缩⋯⋯脊中⋯⋯悬枢⋯⋯命门⋯⋯腰俞⋯⋯长强⋯⋯以上十一穴名,是督脉在脊背郁的腧穴。至于督脉的其他腧穴,见于头部腧穴。无"灵台"、"中枢"、"阳关"三穴。  
《铜人腑穴针灸圈经》卷二下 督脉者⋯⋯中行凡二十七穴:素髎⋯⋯水沟⋯⋯兑端⋯⋯龈交⋯⋯神庭⋯⋯上星⋯⋯囟会⋯⋯前顶⋯⋯百会⋯⋯后顶⋯⋯强间⋯⋯脑户⋯⋯风府⋯⋯哑门⋯⋯大椎⋯⋯陶道⋯⋯身柱⋯⋯神道⋯⋯灵台⋯⋯至阳⋯⋯筋缩⋯⋯脊中⋯⋯悬枢⋯⋯命门⋯⋯阳关⋯⋯腰俞⋯⋯长强⋯⋯ 《圣济总录·督脉》卷一百九十二、《十四经发挥·督脉经穴歌》卷中、《针灸大全·周身经穴赋》 卷一、《针灸聚英·督脉》卷一下、《古今医统大全· 经穴发明》卷六、《针灸大成·督脉经穴主治》卷七、《针方六集·督脉》卷一、《循经考穴编·督脉之经》、《针灸易学·督脉经穴》、《中西江参铜人图说·督脉诸穴歌),同《铜人腑穴针灸图经》。《针灸问对·督脉》,较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多"神聪"穴。《医学人门·经穴起止》,同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。"大椎"误作"大抒"。《类经图翼·经络》卷三,较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多"中枢"穴。《经络汇编·督脉诸穴歌》、《医宗金鉴·刺灸 心法要诀》卷八十四、《罗遗编》卷中、《针灸逢源》 卷三、《神灸经纶·督脉穴歌》卷二、《针灸集成· 督脉》卷四,同《类经图翼》。
《素问》曰:"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"、指出部位, 未列穴名。其中"大椎"亦主要是指解剖部位而言。"龈文"则归于任脉。至于"风府"、"长强"等几个穴位散在于《内经》其它章节。《太素》同《素问》,但"二十八穴"作"二十六穴"。杨柱增穴名为:兑端、风府、喑门、大椎、 长强。将"天柱"、"风池"亦归于"督脉气所发", 则欠妥。《灵枢·本腧》明确指出"六次脉足太阳也,名曰天柱。"《明堂》谓"足太阳脉气所发",风池穴乃"足少阳、阳维脉气所发",督脉不至此穴。 杨注《明堂》也作"足少阳、阳维脉气所发"。今之督脉穴名见于《甲乙经》有二十五,无"灵台、 中枢、阳关"三穴。《素问》王注督脉穴名二十七, 增"灵台、中枢,阳关"三穴,无"兑端"穴,另外,将"会阳"归于"督脉气所发"。现代则归于足太阳经,《 铜人经》比《甲乙经》多"灵台、阳关"二穴,《类经图翼》又增"中枢"穴,共二十八六名。现代以《类经图翼》为准,以合《内经》 二十八六之数。
十二经络 | 12 (Regular) Jing Luo (Meridians)